“三阶培育”,锻造乡村人民调解员队伍
陕西省西乡县地处秦巴腹地,辖17个镇(街道)、220个村(社区),总人口约41万。面对社会治理的新形势新挑战,西乡县司法局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创新构建“县级专家赋能、镇级分类施训、村级实战练兵”人民调解员分级培训体系,推动调解队伍能力不断增强,调解工作质量不断提升,群众满意度不断提高。
县级专家赋能促提升
整合县域优质师资和本土化课程资源,紧扣“熟人社会” 纠纷特点与基层治理需求,为调解员提供精准赋能培训。
注重系统性和专业性。邀请全国人民调解能手、资深法官等专家授课,结合婚姻家庭、山林土地等高频多发纠纷类型,深入解读《民法典》《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适用要点,传授背靠背沟通、利益平衡法等调解技巧。
注重实用性和灵活性。抽调经验丰富的调解业务骨干,组建宣讲培训团,深入全县16个镇(街道)、30个重点村(社区),采用院坝说事会、党员干部会等多种形式,开展法治和调解业务巡回宣讲培训。
注重个性化与实战化。结合岗位特性与个人能力短板制订“一人一策”培养方案,建立跟班学习、“师徒结对”工作制度, 通过“传帮带”模式将经验转化为可复制的方法,切实提升调解员队伍的实战能力。
镇级分类施训强基础
各镇(街道)立足实际,创新“特色化 + 常态化”培训模式,围绕典型案例分析研判、法律法规精准适用等实操要点,着力破解传统培训“理论脱离实战”的难题。
镇级特色化教学。聚焦基层常见、具有典型性的真实案例,采用“案例剖析+卷宗规范”双模块培训,逐案梳理矛盾背景、争议焦点、当事人诉求及前期沟通难点,构建思维导图,呈现关键信息,提出解决方案,补充最新政策解读,针对性提升调解员矛盾调处能力。
常态化定期培训。各镇每季度组织专题培训,邀请法官、律师、司法所所长等开展《民事诉讼法》基本常识、农村多发纠纷典型案例等专题讲座。将培训课堂延伸至茶园、农资门店、学校、社区等,组织调解员参与“法润茶乡”“校园法治课”等法治宣传教育活动。
落实实战培训。督促各镇(街道)开展调解案卷质量评查活动,对评查中发现的程序瑕疵、文书疏漏等问题限期整改。评选优秀调解案例,编印优秀案例集,为调解员提供借鉴参考。各司法所结合人民调解“以案定补”案卷核查开展以案培训,结合到村(社区)调解以案带训、实战培训。
村级实践练兵强能力
立足本村本土实际,结合产业特色与发展需求,深入田间地头开设调解课堂,围绕土地流转、邻里纠纷等高频问题,组织调解员及党员干部角色扮演、模拟调解,让实践课堂真正成为村(社区)平安稳定的动力引擎。
强化基层基础建设。对全县人民调解委员会,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的印章进行统一清查、逐一规范。督促指导辖区村、社区全面加强调解室规范化建设。要求各司法所定期深入村(社区)开展调解案卷评查指导工作。
聚焦典型示范引领。发挥先进典型“头雁效应”,创新建立东关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龚前英家事纠纷调解工作室等品牌调解室,通过“品牌带动+多元联动+群众参与”的模式,探索村(社区)调解工作的本土化实践。
完善多元工作机制。建立村调解组织与镇调解组织、派出所、法庭等部门的联动协作机制,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共享矛盾纠纷信息,形成调解合力。建立跟踪回访制度,对已调处的纠纷及时进行回访,了解履行情况及当事人满意度。
本 网 编 辑:刘敬雷
本网助理编辑:靳雨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