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多”解千结 温情暖鼓楼

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
婚姻家庭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人民调解员刘倩文(右)
在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婚姻家庭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人民调解员刘倩文凭借“多跑腿、多磨嘴、多联手”的“三多”工作法,十余间化解各类家庭矛盾纠纷300余起,把一个个剑拔弩张的家庭矛盾,捋成了一条条心平气和的解决方案,成了鼓楼区居民口中“能把心里‘疙瘩’揉开的贴心人”。
多跑腿:深入群众倾听诉求
“脚底板下出真情,多走几步,才能摸清居民的‘心头事’。” 这是刘倩文常挂在嘴边的话。她从不在办公室里坐等纠纷上门,每天总会雷打不动抽出2小时“扫楼”。刘倩文的“跑腿”不仅是为了化解纠纷,更是为了提前排查隐患。她总说“矛盾早发现,解决才不难”,每天会特意绕路走访社区里的重组家庭、独居老人家庭,或是在社区超市、小广场等居民常聚地多停留,在跟居民唠家常时留意是否有潜在矛盾苗头。别人嫌跑一趟麻烦,她却愿意为了弄清情况跑三五趟 ;居民怕事情难办不敢说,她就主动上门把话聊透。她的腿跑得多了,居民的信任就攒得厚了,哪怕是棘手的矛盾,只要她出面,大家都愿意敞开心扉听她劝。

刘倩文(左)到当事人家中走访
多磨嘴:耐心沟通化解矛盾
“调解不是‘和稀泥’,得把道理说透、把人心说顺,嘴皮子磨得勤一点,矛盾才能少一点。”刘倩文略带沙哑的嗓音里,总带着一股温和的韧劲。每次调解,她都像个“贴心大姐”,不管对方情绪多激动,她都不打断、不反驳,先让当事人把火气撒完,等情绪平复了,再慢慢梳理矛盾的“线头”。十多年的调解工作让刘倩文认识到,调解员的“磨嘴”不是瞎劝,而是把道理揉进家常里,把心结解在聊天中。只要能让吵架的夫妻和好、闹僵的兄妹释怀,她觉得哪怕嗓子哑了也值得。

刘倩文(左二)调解一起家庭纠纷
多联手:整合资源共治共建
“一个人的力量有限,把大家的力量聚起来才能织密‘矛盾化解网’。”刘倩文深知,婚姻家庭纠纷涉及法律、心理、情感等多个方面,单靠调解员“单打独斗”远远不够。从2018年起,她就开始琢磨“资源整合”,依托“刘倩文调解工作室”拉起了一支“多元共治队伍”,为纠纷化解提供专业支撑。同时,她还积极“走出去”,联合各党建联盟单位开展普法宣传。为了从源头上减少纠纷,刘倩文创新推出“小小调解员”公益课堂,联合法院、检察院、司法所等单位,每周六下午在社区活动室开课,用动画片、小故事和角色扮演等,引导孩子们学会理解与包容。

刘倩文在“小小调解员”公益课堂授课
如今,在鼓楼区的大街小巷,刘倩文的“三多”工作法还在继续。她用脚步丈量着社区的温度,用话语化解着家庭的矛盾,用行动守护着一方的和谐,成为居民心中最暖心的“贴心人”。
本 网 编 辑:周 堃
本网助理编辑:靳雨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