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淑娟:“知心大姐”的调解情怀

发布时间:2021-03-10 13:48  浏览次数:8029    来源:中华全国人民调解员协会

 

2007年,44岁的张淑娟从200多公里外的家乡来到江苏省灌南县,开始了她的调解生涯。谁也没想到,这个当时有点仓促的决定,从此改变了张淑娟的人生,也让当地群众有了一位可以信赖的人。

“知心大姐”

“我是‘半路出家’,起步比别人晚,只能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才能迎头赶上。”在张淑娟办公室的文件柜中,记者看到了一摞记得满满的笔记本,张淑娟笑着解释,“只有这样,才能做好调解工作,更好地服务群众”。

学习法律法规、参加法治讲座、旁听法院审判与同事交流探讨……经过坚持不懈的学习,张淑娟不仅补上了工作上的短板,还成了年轻同事甚至周围乡镇调解员的“导师”。大家调解纠纷遇到困难时,都会不约而同地想到张淑娟,向她请教,邀请她参与调解。

扎实的法律功底、娴熟的调解技巧和真诚为民的一颗热心,让张淑娟很快得到了当地群众的认可,成为了他们的“知心大姐”。

“感谢张大姐,要不是她的劝阻,我可能因为一时犯浑走上犯罪的道路。”提起几年前的一事,刘某忍不住地念叨张淑娟的好。

几年前,刘某父亲因安全生产事故去世,与责任方无法达成赔偿协议,刘某一气之下决定把父亲的尸体抬到责任方家,与对方拼个鱼死网破。张淑娟得知后,立即自行车赶到刘某家中。面对几乎失去理智的刘某及其亲属,张淑娟不顾个人安危,硬是拦住了刘某等人。在安抚好刘某及亲属的情绪后,向他们讲解相关法律知识,告诉他们冲动做事的后果,之后联系责任方前来调解。调解过程中,张淑娟法理并用,向双方讲解事故中的各方责任,劝双方互相体谅解决纷争。经过4个多小时的调解,最终双方达成赔偿协议一起可能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得以及时化解

十多年,张淑娟脚印布满灌南县长茂、孟兴庄、堆沟港三个镇的每一寸土地上,她舍小家为大家,一心一意为当地群众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十多年来,她共排查纠纷隐患600起,调处纠纷400余起,其中成功调处重大矛盾纠纷42起

法治好老师

“我喜欢听张校长讲课,张校长的法治课一听就懂,我回去还要讲给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听呢!”这是在当地常能听到青少年学生说的话。

工作中,张淑娟发现,当地青壮年大都外出务工,造成大量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孩子成长教育特别是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律意识缺乏“如果孩子因为父母不在身边,缺少教育和关爱,导违法犯罪了,就太令人痛心了。”张淑娟每到一地就对当地乡镇领导说,并主动开始了青少年法治教育。

她以案说法,通过讲述周边发生的案例引出法律知识,让孩子们喜欢听、听得懂、学得会。十多年来,张淑娟为中小学上法治课580余场,受教育学生达6万余人次。

“差评”妈妈

在群众心中,张淑娟是“知心大姐”,是法治好老师,可唯独在独生女儿的眼中,张淑娟是一个不称职的“差评”妈妈。

因为在外地工作,家庭工作难以兼顾,只有周末才有机会与丈夫孩子团聚。遇到特殊时间节点、工作繁忙时,有时一两个月都回不了家。2007年,刚到灌南工作时,张淑娟的女儿才6岁,每次都是伴着女儿声嘶力竭的哭喊声登上返程大巴。

“孩子小升初,我不在她身边,孩子中考,我也不在她身边,没给她开过一次家长会,没给她辅导过一次作业,也难怪她给我差评。”说着这些,张淑娟眼底流露出愧疚。

这些年来,张淑娟照顾老人、孩子的时间屈指可数。现在,孩子长大了,常与她开玩笑,说她就是个“差评”妈妈。

去年新冠肺炎防控期间,张淑娟更是顾不得家里,夜以继日奋战在疫情一线,不说一声苦、不叫一声累,为辖区疫情“零报告”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虽然是“差评”妈妈,但群众却给予了张淑娟最高的褒奖。张淑娟用自己的真诚和奉献,赢得了群众一片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