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污染惹众怒 人民调解去忧愁

发布时间:2017-08-16 10:19  浏览次数:11009    来源:中华全国人民调解员协会

浙江省开化县华埠镇人民调解委员会

案情简介

20131220日晚9点左右,某村数百名村民围堵某合成材料厂,声称合成材料厂排放有毒气体,对居住环境、村民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要求厂方停止生产。得知这一情况后,镇调委会迅速成立工作小组,第一时间赶赴现场。现场村民情绪十分激动,开了3辆车堵住合成材料厂的大门,不仅不让车辆进出,连工人正常的上下班都遭到了阻挠,有部分过激的村民甚至扬言要炸掉合成材料厂与厂方同归于尽。一起因环境污染问题引发的群体性事件一触即发。

调解经过

第一步:及时劝解,稳定情绪。1220日当晚,镇调委会的全体调解员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由于现场的村民情绪十分激动,对调解员有十分严重的抵触情绪,认为调解员是站在企业那边的,不仅不听劝解,甚至有部分人恶语相向。面对村民的过激言辞、过分行为,调解员默默忍受委屈,始终做到骂不还口,打不还手。在调解员的耐心劝解下,村民激动的情绪终于稳定了下来,但是仍围堵在现场不愿意离去,要求厂方立刻停工,并给个说法。在长达4个小时的劝解后,终于在凌晨1点多钟,大部分村民接受调委会的意见,愿意先行回家,留下的几名村民也表示不会有过激行为,只是监督合成材料厂是否会再排放污染物。

第二步:各个击破,化整为零。1221日一早,听闻合成材料厂有原料车出现,大量村民又重新集聚到合成材料厂的门口,拿来木板堵住大门,阻止进出。由于合成材料厂地处县道边上,道路并不宽敞,原料车又多为大型车辆,一时之间,将整条马路堵得水泄不通,给附近几个村的村民生产生活造成了极大不便。眼看着事态进一步恶化,调解员对于几个带头的村民采取“隔离”、“背靠背”做思想工作的方法将他们劝离现场,防止他们煽动群情,扩大事态。同时,调解员深入群众,挨家挨户听取村民意见,了解村民诉求,回答村民疑问,解答相关法律问题。告诉村民政府始终站在老百姓这一边,如果厂家有问题肯定会要求他们整改,对村民的利益造成损害的,也肯定会要求他们赔偿,但是怎么赔、赔多少,这都需要双方坐下来有理有据地谈,光靠这样闹并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并抓住时机向村民宣传相关的法律知识,告诉他们的行为已经触犯了法律,这对维护他们自身的合法权益并没有任何的帮助。

第三步:多措并举,平息事态。稳定了村民情绪后,县环保局及时对工厂进行检测,并做出了停产整改通知。村民得知工厂停产,对调委会工作人员的抵触情绪也有所减弱,表示积极配合调解。

1224日,在调委会牵头下村民分组召开会议对赔偿要求进行协商,并召开村民代表会议,最终将村民的意见整合形成统一意见。刚开始部分村民代表的态度十分强硬,要求工厂立刻停产马上搬走,并向村民赔礼道歉和支付300万元的赔偿。对于村民的要求调解员均表示理解,但要求工厂停产并马上搬走的想法并不现实,工厂要搬,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搬迁的问题谈不拢,村民担忧还要接着生产,气氛顿时又紧张起来,工作人员适时将县政府的态度向村民传达:必须无条件停厂整顿,如果排放不达标,对环境有污染,对村民造成危害,绝不能恢复生产。在工作人员的耐心劝导下,村民代表也冷静下来,认真讨论赔偿问题。调委会工作人员始终站在村民的角度,就代表提出意见的可行性逐条进行分析,并给出建议。

第四步:不懈疏导,签订协议。此后,厂方也积极配合,停产整顿,但是因降温系统需持续运行引发村民误解,认为厂方又偷偷生产,造成了村民不满,导致部分村民又聚集到了工厂大门。调解员在获悉后第一时间赶赴现场与群众沟通、交流,劝解、劝返。同时,组织相关单位召开信息沟通会,防止因双方信息沟通不畅引发新的矛盾和问题。1225日,在办事处召集下,村民代表和厂方代表召开第一次会议进行协商,虽然没有达成最终协议,但是双方的气氛没有之前那么剑拔弩张,都表示会好好商议。1230日至110日双方又多次召开会议协商,终于在110日的第七次调解会议上双方达成协议。

调解结果

经调解员多轮调处,双方最终达成以下协议:

1.厂方需严格按照省市专家整改意见和要求制定整改方案和计划,对厂区内所有废水、废气治理设施进行整改,厂方需通过专家组验收后才能恢复生产。

2.切实保障村民饮水安全,支持村民饮用水纳入城镇自来水保障体系,按每人每月用水5吨的标准补助水费。

3.因事故性排放等特殊情况,造成水体、空气等环境污染,导致村民种植农作物、饲养畜禽等受损,政府职能部门出具鉴定报告后,按照相应的补偿标准在5个工作日内给予赔偿。

4.厂方每年支持村集体新农村建设资金20万元。 

案例点评

这是一起因环境污染问题引发的群体性事件,牵涉全村近1000名村民,意见、想法难以集中,事件的平息异常艰难。从解决过程看,华埠镇调委会反应迅速,第一时间赶赴事发现场,调解员始终坚持在第一现场耐心细致做工作,责任分工明确,有条不紊,迅速融入群众进行疏导、劝解,有效防止了纠纷的激化,较好地发挥了人民调解“第一道防线”的作用。

在近一个月的调解过程中,调委会多次召集双方进行调解协商,不断协商解决出现的各类问题。在这期间,还多层面征求意见,如老干部、村民代表、党员等,了解村民的真实想法,并发动他们帮助做普通群众的工作,为最终协议的签订和履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