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三全”模式 赋能律师调解新发展
在新时代社会治理创新的浪潮中,山东省烟台市芝罘区司法局积极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立足区域实际,创新构建“全要素保障、全流程服务、全场景赋能”的律师调解“三全”模式,探索出一条律师参与多元解纷的创新路径,为区域依法治理注入新动能。
搭建平台聚合力,夯实全要素保障根基
健全组织体系保障。探索搭建“1+X”律师调解组织体系,精心打造层次分明、功能完备的调解架构。“1”即烟台市芝罘律师调解中心。“X”指依据纠纷类型和律师擅长领域设立的商事纠纷、婚姻家庭纠纷、金融纠纷和知识产权纠纷等“X”个律师调解工作室。此外,区司法局在烟台市中级人民法院、芝罘区人民法院等9家法院和芝罘区矛盾调解中心设立 10 个律师调解工作站,进一步延伸律师调解服务触角。
丰富人才队伍保障。各律师调解工作站配备骨干坐班律师调解员 11 名、兼职律师调解员50 余名,由优秀党员律师调解员担任负责人,打造“负责人调解团队”工作模式,驻在式调解各区人民法院诉调对接中心委托调解的案件和社会治理服务中心接办的矛盾线索。同时,建立快速响应机制,实现群众纠纷常态化受理与高效调解,确保纠纷控制得住、解决得好。
完善经费权益保障。制定《烟台市芝罘律师调解中心奖惩办法》《烟台市芝罘律师调解中心考核实施细则》,以制度规范调解工作。 在收费机制方面,明确“调解不成功不收费”原则,对调解成功的财产案件按诉讼费 50% 收取费用,以市场化方式引导当事人选择律师调解服务。在激励机制方面,对坐班律师调解员和书记员每月按时发放基础工资,并根据案件调解数给予每件 50—300 元不等的补贴 ;对兼职律师调解员,每成功调解一起案件给予 300 元补贴。
闭环调处激活力,优化全流程服务链条
分类研判分流,实现纠纷精准介入。对法院指派的案件和律师行业党群服务中心承接的案源进行分类研判,因类施策进行分流处理。对于事实清晰、争议较小的简单矛盾纠纷,采取“即接即派即调”策略。对于法律关系复杂、涉及专业领域的案件,则依据案件类型、涉及领域等关键要素,精准分流至对应的专业律师调解工作室。
引导司法确认,提升纠纷调处质效。案件分流介入后,迅速对接各法院律师调解工作站,及时上传案件材料,由书记员向双方当事人确定调解时间,同步组建由“1名法官+1名书记 +1名律师调解员”构成的专业调解团队。
跟踪回访评价,确保实质化解。建立立体反馈机制,对律师调解案件实施动态管理,对于人民法院指派的案件通过电话回访方式,直接与当事人沟通,重点了解调解协议执行情况、对调解过程的满意度等关键信息;对于律师行业党群服务中心接收的案件,借助线上网络平台满意度评价系统广泛收集当事人反馈数据,形成闭环高效调解机制。
创新驱动添动力,深化全场景赋能体系
创新联动培训机制。邀请芝罘区法院立案庭庭长、烟台仲裁委员会优秀秘书等行业专家组建师资团队,围绕案件诉调对接流程、虚假诉讼案件辨析等行业痛点问题,为律师调解员与书记员开展专题培训。培训采用“理论授课 + 现场实训”相结合的模式,在系统讲解调解工作理论框架的基础上,针对调解平台全流程操作规范、调解技巧应用等,进行沉浸式模拟演练与实操指导。
创新智慧调解模式。依托律师行业党群服务中心的律师服务中心,打造“线上 + 线下”互联互通平台,实现与烟台市仲裁委、烟台市总工会、市中院速裁庭及各街道社区的线上网络联通,通过科技手段打破空间壁垒。对于法院指派的案件,充分运用“人民法院调解平台”,构建调解案件网上受理、网上分流、网上处置、网上反馈的全流程“一站式”服务体系。
创新问效激励制度。制定《烟台市芝罘律师调解中心奖惩办法》《烟台市芝罘律师调解中心考核实施细则》,及时跟踪问效,定期评先树优,激发律师调解员工作积极性。同时,建立律师调解员与法官的对接机制,实现案件信息共享与业务协同;完善与当事人的回访机制,实现案件进度实时通报和办理结果双向反馈,确保调解工作透明高效。
创新金融纠纷化解路径。聚焦金融机构商事纠纷,深入推进律师参与金融纠纷化解工作。与建设银行、工商银行和中国银行等 12 家金融机构建立合作机制,在纠纷转化为诉讼案件前介入调解。
“三全”模式的创新,充分彰显了律师调解在多元解纷体系中的重要价值,为新时代社会治理创新提供了可借鉴的“芝罘样本”。
本 网 编 辑:刘敬雷
本网助理编辑:靳雨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