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调解工作法:破解基层治理的“法治密码”

发布时间:2025-11-18 08:45  浏览次数:32    来源:杨丽兵 / 四川省蒲江县司法局


近年来,四川省蒲江县司法局立足县域实际,通过整合红色先锋力量、优化绿色法治服务、弘扬古色和谐文化,推动基层纠纷化解从“单一作战”向“多元共治”转变,成功探索出一条具有蒲江特色的基层善治之路。

红色引领,锻造自治“先锋营”

建强红色调解队伍。激发“军人红+党建红+夕阳红”组合效能,广泛发动退役军人、老党员、老干部等群体,组建“红星调解突击队”。

打造红色调解阵地。在全国首批红色美丽村庄铜鼓村试点成立“红星调解室”;探索“社区党组织+调委会+业委会+物业”多方联动机制。

强化红色法治教育。整合县域内红色教育资源,以成都公园城市教育实践基地、成都战役纪念馆等为核心阵地;打造红色研学环线,定期举办红色主题文化活动。

绿色护航,构建法治“生态圈”

护航农业主导产业。聚焦柑橘、茶叶、猕猴桃三大地标产品,指导成立“农业主导产业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同步组建农业主导产业纠纷调解专家库。

推动纠纷源头治理。针对农(副)产品购销环节易产生的合同争议,制发《蒲江县农(副)产品买卖合同(参考文本)》;编制《农村土地纠纷案例选编》《柑橘产业法律风险温馨提示卡》;把握农业生产关键节点,组织开展“一村一堂法治课”。

创新生态调解机制。建立“绿色调解档案”,对涉及生态环境保护的纠纷实行“优先受理、快调快结”;将生态修复补偿措施写入调解协议,根据纠纷实际情况灵活优化协议履行方式。

古色润心,激活德治“软实力”

弘扬“了翁”和合理念。邀请文化学者、新乡贤等人士整理古训、家训30余条,并将其转化为贴合当地实际的乡土调解风俗。

打造“国学调解”品牌。探索“文化+调解”模式,将法治文化、国学典故与调解实践深度融合;邀请蒲江传统文化促进会讲师担任“国学调解”顾问,系统梳理传统文化中的调解智慧,并编制成《调解典故》手册;依托中国传统村落文化基地“仙阁书院”,定期组织村民开展经典诵读、家庭美德教育等主题活动。

培育乡村和美新风。试点推行“家风积分制”;积极倡导“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在村(社区)广泛设立“说事室(亭、廊)”;组织村民共同参与制定《村规民约》《村民道德公约》。

未来,蒲江县司法局将持续丰富“三色”调解内涵,进一步激活基层善治内生动力,为推进乡村振兴与治理现代化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蒲江方案”。

 

   刘敬雷

本网助理编辑:靳雨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