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涉海涉渔纠纷调解 打造新时代海上“枫桥经验”
“化解涉海纠纷 打造‘海上枫桥’”专题之二
聚焦涉海涉渔纠纷调解 打造新时代海上“枫桥经验”
李威瀚 张士凯 山东省威海市司法局
山东省威海市依海而兴,海洋经济蓬勃发展,渔业生产活动频繁,域内拥有在册渔船9800余艘,渔业从业人员12万余人,渔港、码头309处,年均停靠渔船数万艘次。随着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不断深入,涉海涉渔纠纷也日益增多。近年来,威海市司法局以陆海统筹、多元共治、科技赋能为抓手,探索实践海上“枫桥经验”。2023年以来,全市涉海涉渔调解组织化解船员欠薪、渔业养殖等方面矛盾纠纷1200余件。
“风平海上”矛盾纠纷化解队开展涉海涉渔矛盾隐患排查
陆海统筹,织密海事调解网络
构建综合调解中心。威海市委政法委牵头抓总,市司法局负责业务指导及调解员选聘管理,会同海事、法院、公安等10家涉海单位共建专业化海上纠纷调解中心。采取“劳动监察+公安+渔业互保协会+调解”常驻、“海事法庭+海事处+海警局”轮驻模式,实现涉海纠纷化解服务全要素集成。目前,已在远遥中心渔港等渔业作业集中区域打造海上纠纷调解中心13个。远遥中心渔港海上纠纷调解中心设立了“速调直通”窗口,对渔业养殖、渔船通行停靠等7类高频纠纷实行即接即办、快速调处机制,平均办结时间压缩至4小时以内。
环翠区海上纠纷调解中心为渔民进行开海前“法治体检”
健全特色调解组织。加强海洋领域调解组织建设,建成市、区涉海涉渔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7个,企业人民调解委员会5个,以荣成市“老船长”、环翠区“风平海上”为代表的涉海涉渔纠纷品牌调解室21个。在司法局指导下,各调解组织全方位开展涉海涉渔矛盾纠纷排查,全面掌握各类矛盾风险隐患。2025年上半年,全市涉海涉渔调解组织预防化解重大群体性事件34起,挽回经济损失1600余万元。推行“船队微治理”。建立“一船一调解小组”工作机制,将237艘捕捞船、375艘养殖船编为23个调解单元,发挥“船老大”出海经验丰富、威信高的优势,选聘“船老大”担任兼职调解员,配备“大副”“大车”协助调解,组成调解团队,就船调处化解矛盾纠纷。环翠区司法局与威海海警局环翠工作站建立海上纠纷联调机制,指导帮助“船老大”化解出海作业期间的矛盾纠纷。2024年,全市“船老大”调解员摸排发现、处置调解各类风险隐患130余件,化解涉海涉渔纠纷96件。
实施多样化培训。多措并举加强对海上兼职人民调解员、岸上人民调解员等业务培训与指导。采用“一对一”模式,挑选经验丰富的资深调解员与新手调解员结成帮扶对子,帮助新手调解员快速熟悉调解业务。同时,开展小班化培训,考虑海上兼职、岸上人民调解员等不同群体的工作特性,量身定制培训课程。针对性开展渔业相关法律解读、渔业生产安全事故调解要点等培训,增强培训的针对性与实用性。
多元共治,凝聚海事解纷合力
荣成市港湾街道调委会老船长调解室调解一起渔业承包合同纠纷
统筹部门资源,构建闭环调处机制。组织警官、法官、检察官和律师、社会工作师、心理咨询师等“三官三师”,定期进渔港、上渔船、访渔民,面对面提供纠纷调解、法律咨询等服务,引导渔民依法维护合法权益。联合海洋、劳动监察、公安、海事法庭等建立涉海纠纷全周期管理机制,涵盖预警分析、调处化解、履行保障等环节,形成闭环处置链条。
盘活社会资源,组建志愿服务队。统筹司法所工作人员、调解组织调解员、公安干警和渔业公司、码头企业的保安力量,以及网格员、平安志愿者等群防群治力量,建立“矛盾联排、纠纷联调、平安联创”工作体系,形成解纷合力。挖掘、筛选老渔民、渔家乐经营者等“本土”人力资源263人组建“海上明白人”平安志愿者队伍。2024年,“海上明白人”共提供线索40条,协助化解纠纷58起,将不少矛盾化解在港边船头。
聚合专业力量,完善法律服务体系。整合人民调解员、司法所工作人员、律师等力量成立涉海法律服务团,及时介入涉海突发事件处置。在各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设立涉海法律服务窗口,配备熟悉海洋法律法规的专职人员,全方位提供法律政策咨询、调解咨询等服务。指导各市(区)司法局、司法所等对涉及海洋经济领域的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等重要合作协议进行法律风险审查评估,在项目谈判、协议履行等方面提供法律支持,防范潜在法律风险。
科技赋能,提升防范化解效能
推行智能化辅助系统。依托山东省司法厅开发的智慧调解系统,坚持“一网统管、一办到底”,将涉海涉渔矛盾纠纷纳入平台流转办理、跟踪督办。根据纠纷类型、当事人信息,主动匹配最优调解组织,实现信息提取、纠纷流转、质效评定等工作全流程网上操作。同时,利用线上平台大数据分析研判功能,定期对矛盾纠纷的类型、数量、化解情况等信息进行汇总比对、统计分析,为海上纠纷调解工作提供数据支撑。
应用信用交易系统。创新探索“信用+调解”,推动社会信用中心、市场监管部门联合各市(区)企业信用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以下简称信调委),在市域范围内最活跃的交易市场——远遥中心渔港,探索推行智慧信用管理模式。每个摊位设置二维码,消费者扫码可获取摊位经营者的信用状况,对交易情况进行评价,认为缺斤少两、以次充好等可申请信调委调解。拒不履行调解协议的,信调委将上报信用中心扣减信用积分,市场根据信用积分实施摊位调整、保证金上浮等措施,有效预防和减少因渔获交易产生的矛盾纠纷。
编辑/张宏梅